当前位置:

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行业资讯

新地标!扛过物资匮乏、躲过枪林弹雨,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!

“旧厂房、大烟囱、铝饭盒、蓝制服...”

承载着几代人对老工厂的记忆。

当高高的烟囱不再冒烟,老旧的机器结上了一层斑驳,早晚高峰从自行车大军,变成了滚滚车流...

它们尽管蒙尘于岁月,却不能被遗忘。


如今的申新纱厂早已不再运作。却成为宝鸡崭新的文化地标!

一个纱厂带动整个宝鸡工业发展

当时申新公司的领导大部分毕业于高等院校,还有在国外接受过西式教育回来的“海龟”。他们的目光十分长远,在纱厂周边建立了造纸厂、机械厂、面粉厂、油脂饲料厂等。


连同内迁的福新面粉厂、洪顺机器厂、秦昌火柴厂等14家工厂,在十里铺一带建设成为一个较为先进的企业群,并逐步发展繁荣,初步形成了十里铺秦宝工业区,奠定了宝鸡的早期工业基础。


▲子弟学校

另外,他们十分注重教育,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,专门创办了申新子弟小学,解决了职工子女的教育问题。还创办了医院,方便人们就医,带动了当地各项事业的发展。


▲申新纱厂盖的电影院

连同“申福新子弟小学”、“惠工中学”、“秦宝工业区”劳动托儿所等教育医疗设施的建成使用之后,秦宝十里铺工业区不断发展壮大,并渐渐成为宝鸡工业发展的先驱和发祥地。




武汉到宝鸡:艰难岁月

申新纱厂的创办人,是我国近代有名的民族资本企业家族——荣氏家族。

荣氏家族从上海起步,三代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,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在抗日战争时期,他们靠实业兴国、救国,在中国乃至世界,都留下了一段辉煌的历史。


1938年,荣氏企业的申新纺织四厂,经历重重困难终于从武汉搬迁到了宝鸡斗鸡台长乐塬上。


▲武汉申新四厂办公楼

申新开工以后,又面临着极大的生产困难。因为当时的宝鸡物资极为匮乏,普通用品需要出省才能采购到,但当时日军严密控制物资,这些物资想要顺利到达申新纱厂,变得异常艰难。


▲纺纱工厂摇纱部

就这样他们在艰难中求生存,默默支持着前方所需。1939年,申新纱厂用一部75马力的蒸汽机,带动电机发出了电,这也开启了宝鸡斗鸡台用电的历史。


▲园区内现保留的火车头

可是这点电量,根本不够生产。为了大批量恢复生产,申新纱厂见陇海铁路有一辆404火车头丢弃不用,立即用它来发电。这不仅纱厂全面恢复了开工,就连周围别的几个小厂用电,以及宝鸡城内的照明用电,也是由申新纱厂供给。


窑洞车间:抗战中的奇迹

申新纱厂最伟大的“发明”,就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,他们利用窑洞坚持生产,大力支援了前方军用和民用。据说,当年由于日军轰炸频繁,申新纱厂损失惨重,他们的领导和职工,受到铁路隧道的启发,决定挖窑洞进行生产。


于是,他们在长乐塬的山脚下,挖了24孔窑洞,建成了“窑洞车间”。这些“窑洞车间”宽度大多在2至5米,最宽处达6米,最长的达110米,地下面积近24亩。


▲窑洞车间遗址

1941年5月22日,8架日机窜入申新纺织厂上空,4架为一批次,投下各类炸弹40多枚。窑洞工厂发挥了巨大作用,洞内生产设备和材料毫发无损,两天后全部恢复了生产。以后日机又多次轰炸,但丝毫未炸毁窑洞工厂,生产照常进行。




这些窑洞承受住了敌军的多次轰炸,内部结构基本完整,创造了中国抗战期间的一个神话,被称为“中国抗战时期最伟大的奇迹之一”。




这些留下来的遗址文物,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岁月。我们身处的城市,就像一艘驶往未来的大船,没有人能够随行到终点。




每一代人或事物的离开,均心怀不甘与不舍,而在通往未来的路上,总有些东西注定成为历史,但其余晖能够继续照亮前路...




注:本文部分照片来源于“长乐塬”微信公众号,本文实拍图片未经允许,不得转载。




LINK
宝鸡市新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公司地址:宝鸡市渭滨区高新大道40号左岸旺角3栋3层
公司电话:0917-3393500
业务咨询:0917-3668018
公司邮箱:bjxcwhcm@126.com  
扫描二维码关注“Hi,小宝”
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
版权所有:宝鸡市新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陕ICP备16006591号-1 网站总访问量:1538044    今日访问量:518 技术支持宝鸡世纪网络